找到相关内容173篇,用时4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广弘明集》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、地位及其现代意义

    圣人之可至,而为伊川谓‘学’乃以至圣人学说之先河。则此论在历史上重要之意义盖可知矣。”(汤用彤《谢灵运〈辨宗论〉书后》)二谛和法身问题,是南北朝时期大乘佛教空宗各派曾热烈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。梁昭明...  《广弘明集》是唐释道宣编撰的一部佛教思想史料集。全书选收魏晋至唐初有关佛学的各类文章二百八十多篇,作者一百三十余人。《广弘明集》的版本,据唐宋以来的各种官私书目著录,主要两种:一是三十卷本,一...

    巩本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3040752.html
  • 胡适的朱熹研究*

    还是参考意义的。  胡适在本文最后将以上所记朱子语录、语类,按年代先后排列出来,是醒目。这里也录以参考:  (一)“池录”(李道传在池州刻的《朱子语录》三十三家)1215年  (二)“蜀类”(黄士毅...然稍久则却渐渐淡去了,何尝倚靠得!”(《语类》卷一百十四)从这段论述看,朱熹对禅宗的顿悟是否定的。  此外,胡适在第七小节中所摘录的朱熹语录是论述“佛氏之学与吾儒相似处”的。在这段语录中,朱熹引了三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3342651.html
  • 菩提心——以菩提心为道之教授

    既为汝之父母,汝负恩难量,故修以报之。   彼恩若何:构成汝命、汝躯,以最好之饮食养育汝,为饶益汝而承受一切困苦,珍惜汝于彼,甚至于彼之心肝。   再者,彼于汝以财产,教汝育汝,缘汝以圣法,父母恩...应持之戒律分二,愿菩提心戒,为不舍有情,不断修菩提心。损减菩提心者为:   一、 为弃舍情意乐所胜,忿恨捶打有情,经一日而不对治。   二、 为欺蒙亲教师、舍黎、法友,堪敬者意乐所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5554697.html
  • 临济禅初探(上)

    ,非干我事。  师辞大愚,却回黄檗。檗见便问:这汉来来去去了期?师曰:只为老婆心切。便人事了侍立。檗问:甚处去来?师曰:昨蒙和尚慈旨,令参大愚去来。檗曰:大愚何言句?师举前话。檗曰:大愚老汉饶舌...般若大海第一智声。智度大道,此宗最为开豁。全提祖佛正令,高标顿悟功行,诸家皆逊一筹。  自佛法流传我国,汉藏两地代大师,对显密教乘都发扬;求其彻法源底洞明斯事,且能直指于人如临济者实为希有。此处...

    乃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3957623.html
  • 楚山紹琦禅师事迹考略

    问‘蚕骨老人不了公案’?应声便喝,眼目定动,连棒打出,大众山僧恁么提持?且道,与法灯用处,还有优劣也无?若缁素得出,许他是个同参。” 上堂,拈拄杖曰:“只者些子誵,讹多少师僧到这里,开口不得...楚山紹琦禅师事迹考略   杨耀坤  摘 要: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中叶著名的临济宗禅师,而有关记载互差异,又古地山名不易为一般人所知,故略作考释,以明其主要生平事迹。   关键詞...

    杨耀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4358877.html
  • 绍琦禅师的柱杖

    闻乎?”师曰:“生自无生而生,损自无损而损,无损无生是生损之义。虽如是说,犹是教义,衲僧分上了没干涉。”僧曰:“衲僧分上奇特?”师曰:“非子境界。”僧曰:“和尚岂无方便?”师拈拄杖便打。僧乃捉住...法轮”的确真实不虚。  关键词:绍琦禅师 柱杖 公案 妙用  作者: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 一、引言  出家人所用的杖三种,一种是锡杖,一种是禅杖,一种是柱杖。锡杖为金属制成,“杖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4858883.html
  • 杜甫与中国和谐文化精神

    哥舒翰(突厥人)、李光弼(高丽人)、王思礼(高丽人)等为大唐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,都高的评价,并不因其为异族而掩德不彰。他与贺兰杨、宇文晁、斛斯融等少数民族的人也都诗歌的交往。对唐军中的羌族等少数...  杜甫与中国和谐文化精神   作者:葛景春   摘 要:在中国古代诗人中,杜甫受中国和谐文化的影响最深。杜甫的和谐文化精神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;和谐文化精神在杜甫的思想与诗歌中均强烈体现,并...

    葛景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3259614.html
  • 定海招宝的大千慧照

    禅法就像西湖水一样,也是不可随意得到,所以它“入得入不得”。东屿又在净慈灵隐室中垂语曰:“手握利刃剑,因猢狲子不死?”曰:“咬破铁酸豆兼,因路上饥人。”曰:“波斯去帽,蔗咬甜头。”又曰:“鱼以水为命,因死在水中?”猢狲不死、路饥人、去帽甜头、鱼死水中,这些都代表了事物的本性,东屿在这里用人境俱夺的方式,旨在通过一些身边常见的事情,说明佛教的无常道理。就像手握利刃,去杀猢狲,不一定能杀到。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160817.html
  • 传印法师:《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》科判

    不知返照回光,叩己而参。一向但噇酒糟,逐土块,了期。吾出家三十余年,漱口佛不喜闻之言,则众口同宣,至于以佛佛为人,以念佛报恩,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,绝未闻一人说一句者。夫言出一口,既以彼为实为可...释答   2、次释四偈玄文   ①释“净土,犹如戴角虎;现世为人师,来生作佛祖。”   ②释“无禅净土,万修万人去,若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。&...

    传印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1661023.html
  • 佛、道、儒三教死亡观比较

    之,某些已经无法考证的渊源,比如中国民间幽冥体系中令人忘却前生之事的“孟婆汤”,与远在古希腊神话中出现的“忘川之水”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!这已超出了一地、一国、三教的范围,成为远古时代的先民们内心...满意,且认为“人身法天象地”,人与天地万物是相似同等的存在,人完全可能象天地星辰般长生不死,直达永恒。而佛教则认为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”,诸行无常,盛者必衰,生老病死,无一不苦,从而寄望于一个与现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45262221.html